哈喽 小伙伴们 ,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接触到人不知而不愠什么意思 人不知方面的一些说法,有的小伙伴还不是很了解,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人不知而不愠什么意思 人不知的相关内容。
今天来聊聊关于人不知而不愠什么意思,人不知的文章,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人不知而不愠什么意思,人不知,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。
1、子曰(1):“学(2)而时习(3)之,不亦说(4)乎?有朋(5)自远方来,不亦乐(6)乎?人不知(7),而不愠(8),不亦君子(9)乎?” 【注释】 (1)子: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、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,有时也泛称男子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、《论语》书中“子曰”的子,都是指孔子而言。
3、 (2)学:孔子在这里所讲的“学”,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、乐、诗、书等传统文化典籍。
4、 (3)时习:在周秦时代,“时”字用作副词,意为“在一定的时候”或者“在适当的时候”。
5、但朱熹在《论语集注》一书中把“时”解释为“时常”。
6、“习”,指演习礼、乐;复习诗、书。
7、也含有温习、实习、练习的意思。
8、 (4)说:音yuè,同悦,愉快、高兴的意思。
9、 (5)有朋:一本作“友朋”。
10、旧注说,“同门曰朋”,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,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。
11、 (6)乐:与说有所区别。
12、旧注说,悦在内心,乐则见于外。
13、 (7)人不知:此句不完整,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。
14、缺少宾语。
15、一般而言,知,是了解的意思。
16、人不知,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。
17、 (8)愠:音yùn,恼怒,怨恨。
18、 (9)君子:《论语》书中的君子,有时指有德者,有时指有位者。
19、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。
20、 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,不是很愉快吗?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,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?人家不了解我,我也不怨恨、恼怒,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?” 【评析】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,说它是“入道之门,积德之基”。
21、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。
22、历来的解释都是:学了以后,又时常温习和练习,不也高兴吗等等。
23、三句话,一句一个意思,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。
24、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,指出这里的“学”不是指学习,而是指学说或主张;“时”不能解为时常,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,“习”不是温习,而是使用,引申为采用。
25、而且,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,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。
26、这三句的意思是:自己的学说,要是被社会采用了,那就太高兴了;退一步说,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,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,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,我也感到快乐;再退一步说,即使社会不采用,人们也不理解我,我也不怨恨,这样做,不也就是君子吗?(见《齐鲁学刊》1986年第6期文)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,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,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。
27、 此外,在对“人不知,而不愠”一句的解释中,也有人认为,“人不知”的后面没有宾语,人家不知道什么呢?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,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,别人就可以理解了,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。
28、有人说,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,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,我告诉他,他还不懂,我却不怨恨。
29、这样,“人不知”就是“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”了。
30、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。
31、 总之,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,做到人不知而不愠,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、诲人不倦、注重修养、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。
32、这些思想主张在《论语》书中多处可见,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。
相信通过人不知这篇文章能帮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,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