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碎的感想记录
科幻故事,是科学与幻想下关于人的故事。对于科幻电影而言,最终极的课题永远是未来的人,而不是未来本身。
【资料图】
人的意象,既有现实的来源,也有幻想的成分。但无论如何,来自现实的部分是主要因素。如何让人物有实感,是创作者所必须考虑的。
流浪地球在这一点上,做的非常出色。
我始终相信,中校这样的人在现实世界中是广泛存在的。
我以“中校”而不是具体的名字来称呼他,是因为中校是一个抽象名词,它可以代指很多人。
以个人视角看,作为宇航级的飞行员,他优秀的无以复加,优秀到能轻松触碰大部分人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。但以宏观视角看,在历史的洪流之中,他们也只是水花而已。
太空电梯危机死亡的三千五百二十一人,木星引力危机冻死在冰原上的救援队。
没人会知道他们。
在历史之外的天空中,所有人,无声的长大,飞翔,起舞,坠落,织成名为人民的网,撑起这个太阳系中的渺小族群。
他们的渺小,就是人类之渺小。
他们的伟大,就是人类之伟大。
这种反差让我动容,人类最优秀的产物变成了消耗品,为的是看不到尽头宿命。
文字也好,画面也好,我最看不得两种镜头:
老者扶大厦之将倾,才俊前赴后继而亡。
我会扪心自问,我愿不愿意将自己读过的书,学过的技能,建立的理想,塑造的感情全部清空,结束在所有时空中唯一的一次生命。
然后,奔赴死亡。
我不敢回答,不敢回答。当你真诚的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,怯懦会像泉水一样涌出,把昔日的勇气,信仰,誓言淹没,变回那个几万年前只为活着的动物。
然而,有些选择,痛苦,绝望,恐惧,但唯独不能犹豫。
如自刎沙场,自溺南洋的故人。中国人信大义信了几千年,历史就愿意给予其与之同等的寿命。
中国会不会亡呢?如果有一天,我们不再相信牺牲多壮志,不再认定捐躯赴国难,如果面对危难和绝境,我们第一时间想起的只有权利、自由、个人,那这个民族就危险了。
这些同样重要,但很遗憾,很多时候,只有一个选项。
所以,当我想到了这些,再去看那句“危难当前,唯有责任”的时候,就总有落泪的感觉了。
公平吗?不公平,谁的命都是命,共和和自由的时代,个人价值的关注度达到了历史顶点。
怎么选?
没得选,肩宽几寸担几寸,一点也不能犹豫,犹豫了,就什么都没了。
前夜,前夜,最难熬的,就是前夜。
前夜的难熬在于:等待是没有用的。你要跑,向前跑,跑的义无反顾遍体鳞伤,明知道前方留给自己的只有一块墓碑,没有碑文,没有年份,没有名字,甚至连实体都没有。你仍旧要跑。
危难前的选择是尺子,用以衡量一个民族乃至种群的寿命。悲壮的不是选择本身,而是选择的代价——巨大的代价。
更悲壮的是,这种代价关乎当下的每一个人。而其结出的果实:重开的花,溶解的湖,再度东升的太阳——却与他们没关系了。
唯一的希冀,就是有人还记得。
我不会说“只有中国人才能讲出这样的故事”,这未免对世界各国真实存在的高明远见之士有些轻蔑。但是,如果人类无法在整体危难面前,在牺牲、团结以及奉献这些议题上达成高度统一,那么,人类一定是没有未来的。
毁灭人类,何须太阳动手。
而中国,是人类历史中,现代政经格局下,唯一一个有希望最大程度达成这一目标的政体——或者说,文明。
因为我们成功过,很多次。
流浪地球所展现出的历史英雄主义之于中国,就如同550W的幽默感:恰如其分。一切都理所当然,本应如此。
我想,这也是它的价值观能被中国人立即接受,认可,并予以宣扬的根本缘由。
我是一个乐观的人,对微观的自己如此,对宏大的世界也如此。我相信人类团结,共和共产的一天终会到来。可是,每个人都清楚——这一天到底有多遥远。遥远到也许氦闪真的出现,团结也不会来临。
但人类是孤独的,除了我们彼此,除了这个蓝色暗点,再没什么可以依靠的了。
站立着的狐獴,它看着空间站坠落,看着硝烟弥漫天幕,但无动于衷。他们不知道太阳,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。
面对即将落下的太阳帷幕,只有一个族群能认识、理解、反抗,拒绝温和的走入良夜。
这种孤独下,团结是唯一的选择,即便要付出代价。
危难当前,危难当前啊……。
祝人类好运。
关键词: